上星期拙作「浪漫,你懂嗎?」一出,反應空前熱烈,在面書推薦傳閱的人數把我嚇了一跳,執筆之際數字還在上升,留言或來郵認同或表達意見的亦不計其數。在此感激眾多讀者的支持和鼓勵。
留言當中,也有反對聲音。本來天下文章,都是拋磚引玉,莫說口碑載道,縱是能夠引起一點點漣漪,充作飯後談資,也是好事。我看完反對的留言後,最感興趣的是有些時候,人的確擅長自欺欺人。他們否定浪漫在現實生活中的真義,然後繼續享受一種玩樂嬉戲、虛偽造作的情調,繼續堅稱這是浪漫,繼續把自己蒙在鼓裏。
看看以下留言﹕
「『浪漫是他仕途坎坷之際,經濟拮据,生活左支右絀,念着很久沒和你去旅行了,然後偷偷盤算着如何節衣縮食。』呢D都唔係叫浪漫,好嗎?只係同甘共苦吧。」
如果你看不懂浪漫這概念的中世紀起源、Anglo-Norman的文學歷史和騎士的文學含意,又不懂honourable, heroic和loyal的意思,就看看世界上最普及的名著,Tolstoy寫的War and Peace吧。噢!我忘記了港女不喜歡讀書。那就看電影吧,你上網找一找上世紀最膾炙人口的100齣「浪漫」電影,Gone With The Wind, Love Story, Casablanca, My Fair Lady, Titanic這些名字必定榜上有名。在這些電影裏,主角們的愛受着戰爭、階級、身分、名利、窮困的挑戰、考驗和折騰,莫說道盡「同甘共苦」的歷劫,就算同生共死的蕩氣回腸、生不如死的悲壯也隨處可見。這是電影類型,「浪漫」電影的「浪漫」,就是擷取了「浪漫」的遠古含意﹕光榮(honourable),英勇(heroic),忠誠(loyal)。如果你堅持它們不是浪漫電影,那就唯有叫它們做「同甘共苦電影」了,但記着,與人閒談時問人「有看過什麼同甘共苦電影」,出了洋相可不要怪誰,就怪自己不但不讀書,其實連電影知識也貧乏。
無可否認,浪漫這概念是起源於中古時期的文學作品,後來人們才將它用於描述愛情。有趣的地方在於,有些人喜歡看浪漫的文學作品和電影,看到熒幕上的愛侶劫後重生,死去活來,電影院中清理鼻涕聲震天,然後站起來暗自感覺「抵睇」,拍拍屁股,回到現實生活。如果你要他在現實生活中與情人經歷這些「同甘共苦」,他也要再三考量,遑論生關死劫了。稱之為浪漫,他會拒絕浪漫。咦?慢着!拒絕了浪漫,豈非成了不浪漫的情人?於是,在生活層面,他索性否定了浪漫的原意,那些什麼同甘共苦都不是浪漫,是Vivien胡說八道,然後回到港女行列,繼續享受他的燭光晚餐和沙灘漫步。
還有這一段﹕
「『浪漫是在港鐵車廂內,他正自欣賞你的素顏,突然發現你臉上一顆熟透了泛起白頭的暗瘡,細心為你把暗瘡擠掉。』我覺得好核突。」
其實,我也覺得在Titanic裏,男主角教女主角吐唾沫一幕很核突,我幾乎要瞌眼封耳把這段熬過去,但我很欣賞導演這樣描寫浪漫——無視旁人、真情投入每一刻的相悅共處。This is really honourable!
風平浪靜的時候逗情人開心,製造最膚淺的浪漫,也許需要,但這是男女相愛的全部嗎?你會因為欠缺這些小玩意放棄一段愛情?當深一層次的浪漫從文學作品和電影裏跑到現實生活來向你挑戰,你會拒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