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星期日

身在福中


【明報專訊】 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M跟太太拍拖四年,結婚三年,現在生活很舒服(不對,應該是太舒服),但覺平淡如水,一年半載也沒有半圈漣漪。他問,我們不是要不斷跳出comfort zone,才可以成功,才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嗎?他擔心再這樣下去,不單只愛情,就連人生也註定失敗,問我應否考慮離婚。

Comfort zone是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所以也是這範疇的學術用語和概念。看辭釋義,加上平時在職場也聽上司提過一兩次,似乎明白易懂,不像自然科學或醫學用語般叫人摸不著頭腦,但其實人人知一半估一半,在崇洋和怕被嘲笑無知的心態下,也不敢追問和質疑。但這種術語一出,很容易叫人在學術威權面前折服,無言以對。

須知學術有研究的方向、假設和目的,大名鼎鼎的科學哲學家Thomas 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 中叫它範式(Paradigm) ,它只是一個時代一班學術權威認同的研究路向,其中包括問甚麼問題和怎樣問問題,隨時代、經濟和社會而改變,叫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

是甚麼決定路向?在這個時代,是錢!錢從何來?

美國的Ivy League,即是中、港、台家長夢寐以求的哈佛、普林斯頓、康奈爾、耶魯、布朗,它們的資金十之八九來自商業機構,知恩圖報,學術也十之八九為大企業服務。Comfort zone看似純心理學概念,其實它是為職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服務的理論,要上司令下屬不要停留在自己已非常成功的領域,要不斷挑戰自己,發掘自己的潛能,達到更高的成就。其實這個有點「呀媽係女人」的況味,哪個老闆不想耗盡僱員的才能、精力、青春,達到最高的成本效益?市井之言就是「係老細都捽打工仔㗎啦」。有一條管理學定律叫Peter Principle,跟這概念配合得天衣無縫:「每個僱員都應該不斷晉升,直至一個他力有不逮的職位為止。」(Employees tend to rise to their level of incompetence.) 俗語說:「捽到捽唔到,咪炒咗佢,換人囉。」

我們不幸活在大企業霸權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時代,大半生在職場營役勞碌,沒一天舒服日子,今天達標了,成功了,剛要躺下舒服舒服,老闆立刻把你從comfort zone喚醒,曉以大義,情理兼備,於是天未亮便披荊斬棘再上路,不斷向一個自己力有不逮的職位攀爬,直至油盡燈枯,再沒有價值,被後浪淘汰。不累嗎?為甚麼還要把那些見錢開眼的學棍想出來的鬼理論帶到你的安樂窩呢?

兩口子生活,怎樣算是成功? 如何算是精彩?不是你的上司、老闆、大企業和心理學家團隊界定的,是你和你愛的人一點一滴在你們的comfort zone累積起來的。

兩人白頭到老,箇中小事、平淡如水的相處就是驚天動地的愛情。她獨自到外國公幹,人已在機場快線的列車上,你在家發現她忘了帶每晚伴她入睡的小熊公仔,想像她每晚在酒店房間獨自輾轉反側,心有不忍,於是穿了拖鞋,一身短打,徒手拿著小熊便乘的士趕去機場,終於找到物主,放下微小心事,交換平淡眼神便告別。為何這麼平淡?因為這已是第三次了,對她的善忘,彷彿成了習慣。

平淡是一件事,精彩是一顆心。

若你不在乎這些,仍決心跳出comfort zone,誓要另覓精彩人生,那麼以上一切是廢話,因為你真正的問題是:我身痕,怎辦?

身在福中的人,通常都會身痕。對這種人,恕慧因無能為力。